星島日報:中學生盼設文學館

2009/08/28 at 6:11 下午 (報導, 本土)

星島日報 F01 | 星島教育 | 教育點評 |

By 程尚達 2009-08-17

香港向來有文化沙漠之稱,而多位知名本地作家,包括召集人董啟章、葉輝、陳雲、馬家輝、司徒薇、陳智德、潘國靈、廖偉棠和鄧小樺,最近組成「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爭取在西九文娛藝術區,興建香港文學館;據了解,小組草擬的「文要有學,學要有館———支持於西九文化區創設香港文學館聯署書」,已獲數百位本地及國際的本地和國際的作家、學者、藝術工作者等聯署支持;另外又於社交網站Facebook成立小組,現時已有約四千人參加,反應熱烈。

知名作家力爭興建

香港是否需要文學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作家、文學家的態度自然是正面的,他們認為文學包含了本土歷史、文化和語言特色,可說是民間的故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又有西九文娛藝術區的地利,以文學的藝術價值來說,也應當有一個香港文學館,以推動香港文學;可是,一般市民對於設立文學館的態度就有保留 程尚達已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問,文學館和圖書館的分別在哪裏?甚至認為中央圖書館已不時舉辦文學活動,也有請作家辦講座,那文學館為何非建不可呢?所以「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必須要下更多功夫,才可以說服公眾,文學館是有成立的必要。

程尚達問過小組成員、文學雜誌《字花》編輯鄧小樺,她指現時倡議香港文學館的行動只在起步階段,但一直獲不少人支持,像早前在書展舉辦的兩場講座全滿外,當中就有不少中學生表示支持,對建文學館亦抱有一定期望。

 名人名著洗滌心靈

鄧小樺指,現時基礎教育有不少本土文學元素,讓中學生較容易接受文學作品,而且學校近年流行舉辦中文寫作班,邀請不少作家到校教授,都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就以她自己為例,就曾擔任五十多所中學的中文寫作導師,可見文學創作在中學是愈趨普遍,有別於以往文學予人曲高和寡的感覺,因此當有人倡議建文學館,不少中學生都表示支持。 香港一向被批評為一個功利社會,文學創作一向不獲重視,但在現今資訊氾濫,人人都可做作家,興建文學館不但可推動文學創作,更可讓年輕人認識魯迅、冰心……等文學家的作品,以真正的文學作品洗滌心靈。

固定鏈結 發表迴響

Our TV 單仲楷主持《出局》「西九需要文學館」

2009/08/22 at 12:49 下午 (雜談, 影像及聲音資源, 本土)

主持:單仲楷

嘉賓:董啟章、鄧小樺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固定鏈結 2 則迴響

2009/08/03 at 9:44 下午 (雜談, 影像及聲音資源, 本土)

董啟章:《香港家書.理想的文學館》(香港電台,8月2日,聲音版)

(文字版見下)

理想的香港文學館——香港人的故事館

新果:

最近你在報紙上面看見爸爸的照片,知道爸爸正在和一些文學界的朋友倡議在西九龍文化區建設一座香港文學館。你問我甚麼是文學館,是不是好像科學館、藝術館或者歷史博物館,是那種進去看展覽的地方?但文學館展覽甚麼呢?難道是展覽書本嗎?買書可以去書店,借書可以去圖書館,看書更加是甚麼地方都可以,而爸爸平日也是在家裡寫作的,究竟文學館有甚麼用處呢?

為甚麼文學要有一個場館呢?不但小朋友會這樣問,連大人也會這樣問。文學看來的確好像是一件個人的事。作家寫書,讀者看書,似乎不一定要發生在一個特定的場所。不過,如果我們說的是一個地方的文學,由這個地方的許多作家和作品所組成的文學,和這個地方經歷了很多年發展的文學,這樣的文學就不再是一件個人的事,而是這個地方所有人共同的事了。一個地方的文學,它的詩、小說、散文、戲劇和其他文字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地方的故事。香港文學,就是香港故事。香港故事,是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的所有香港人的故事。一個香港文學館,可以通過本地文學作家和作品的介紹,讓大家重溫、反思和構想大家也有份參與的香港故事。

我們想像中的香港文學館,其中一面的確會像其他博物館一樣,有館藏展覽,展示香港文學歷來的文物,例如手稿、舊書刊、或各種有紀念價值的物品。一個文學館會把這些物品作有意義的安排,以形象化的方式講述這個地方的文學故事。一個文學館除了收集和整理資料,還會對本地文學進行研究、出版和翻譯,以及舉辦文學講座和活動,推動閱讀和寫作。它不但是一個博物館,更加是一個活動中心。香港文學活動一直由不同的機構舉辦,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如果由一個文學館來集中推行,不但理念會更清晰,組織會更完善,香港文學在大眾眼中也會更加鮮明可見。

你可能還未知道,香港有甚麼文學作家和作品。我可以簡單地告訴你,香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同步發展,至今已有九十年歷史,累積了非常豐厚的成績。不過,要讓你們這一代認識香港文學,我們需要更完善的文學教育。如果我們有一間文學館,它將會是你走進香港文學的一個門口。到時候我們就不用再問:香港有文學嗎?答案可以在文學館裡面找到。再者,一個理想的香港文學館,不但是為了過去的文學成績而存在,也是為了今天和未來的文學發展而存在。而文學這回事,除了指某些作者在寫詩、寫小說、寫散文,也關乎整個社會對語言和文字的運用,以及通過語言和文字來思考和感受的能力。香港文學館帶動的不但是本土文學的推廣,也是整體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提升。一個有文學修養的城市,必定是一個精神素質優良的城市。

文學館不只是為文學家而設的,它是為所有人而設的。它把文學帶給所有人,讓所有人從文學中得益。像你這樣的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你會在文學館裡面接觸到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和詩歌。文學館是一個遊戲室,它會教你享受文字的樂趣。當你長成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你會在文學館舉辦的寫作班裡面,學習用文字尋找自我、思考生活、體驗情感。文學館是一個運動場,讓你把青春的躁動化為創造力。到你完成學業,成為出來工作的成年人,你會在文學館的講座和研究裡面,找到認識世界、反思社會的提示,並且從中探索自己在世界裡的角色和責任。文學館是一張地圖,幫助你認清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幾十年後,當你變成一位退休長者,你會在文學館的展覽裡面尋回自己的過去,回顧自己和他人共同的歷史。文學館是一部時光機,讓你重溫消逝的日子,學懂珍惜過去的體驗。到時你甚至可能會當上文學館的義工,幫忙把這個地方的故事承傳下去!

一間香港文學館,既為了香港文學的推廣,也為了在香港推廣文學,好讓更多人能夠認識文學,參與文學。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間陪伴你和所有香港人成長的香港文學館。

你的爸爸

董啟章

二零零九年八月一日

固定鏈結 發表迴響